大约有 466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173秒)

贯彻全国医改会议情况综述(九)

...(所)和936个村卫生室配备了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初步建立乡村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这套信息系统在设计时,非常注重管理的有效性。如在慢性病干预动态化管理中,用红、粉红等颜色标注当天、三日内需要随访的慢性病患者,...

贯彻全国医改会议情况综述(八)

...院部署,各地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医务人员的收入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充实基层医疗机构,加大人事、分配、保障制度等领域的改革,让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多措并举,建立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的...

贯彻全国医改会议情况综述(六)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乡村医生是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为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2011年7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

易达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寻合作,代理

...。2.新农合报销系统市、县卫生局及下属医院、卫生室等医疗机构参合档案管理、基础信息管理(报销参数设置、农合药品字典、项目字典)、农合报销管理(门诊、住院、体检、平产、剖腹产、重大疾病、单病种、慢性病等)...

民生服务,大胆探索“跨区域新农合”

...架协议(征求意见稿)》,对于跨省报销的难点,如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报销比例标准、卫生机构信息化水平、结算方式等方面,商讨合作解决方式。关键词:实惠内容:区域内,省内外报销标准一个样儿三门峡市湖滨区磁钟...

乡村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双双“看涨”

卫生部日前公布的全国医疗服务情况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村卫生室总诊疗人次达4.5亿人次,同比增长9.9%。乡镇卫生院总诊疗人次达2.2亿人次,同比增长9.9%;出院人数达902.0万人,同比增长17.4%;病床使用率为62.9%,同比提...

新农合医疗支付改革启动 住院实行按病种付费

...根据要求,各地要从2012年开始积极推进统筹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和病种全覆盖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争取到2015年实现在所有的统筹地区全面实施的目标。  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协商确定...

内蒙古多项措施方便农牧民就医 新农合12个盟市级统筹

...自治区通过推进新农合盟市级统筹、家庭健康小药箱、县乡村一体化管理3项有特色的农牧区重点工作,方便农牧民就医治病。据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毕力夫介绍,内蒙古的新农合工作已经实现12个盟市级统筹。从运行结果看,实行...

三部委联合出台指导意见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将提速

...意见》要求,各地从2012年开始积极推进统筹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和病种全覆盖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争取到2015年实现在所有的统筹地区全面实施的目标。  而河南、江苏、福建、四川等省市已着手启...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以药补医淡化医疗机构公益性

...得到显著改善,人员编制普遍增加、素质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结构优化,待遇增加,活力增强。基本药物价格明显下降,基层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30%左右,破除了基层医疗机构几十年“...

新时期“赤脚医生”为中国农村医疗服务织牢“网底”

...;同时,大部分经济不发达的乡、村组织也不再能对合作医疗机构提供足够的资金,原先的乡、村医疗组织有的消亡了,有的由福利型转变为纯粹经营型。1990年前后,当时的村主任找到张兴德,希望他办个人诊所,挂沥山村卫...

贵州安顺西秀区“点单就医,让名医下乡”纪实

...)仅为230张。而西秀区城区人口约为21万人,有区级以上医疗机构总床位数(常年开放床位数)2000余张,医护人员2942名。从西秀区城乡人口比例和医疗资源分配比例来看,医疗资源分布明显不均,乡镇医疗资源极为匮乏。如何...

“病有所医”的意义何在

...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基本药物价格明显下降。医改的这些成绩中,首要成绩是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95%,新...

贯彻全国医改会议情况综述(三)

...,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此外,陕西省还提出: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开展县级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考核档案;发挥医保机构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对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备药率...

“片医”效应——河南郑州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观察

...周国平说,该院下辖4家乡镇卫生院、35家村卫生所,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农村“片医”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实行“七有”管理,即看病有登记、发药有处方、收费有依据、进药有凭证、收支有明细、传染病有报告...

中国村医看病仍靠听诊器误诊频发 设备亟待升级

...山村卫生所村医黄在兴告诉记者,卫生部于1994年印发《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通知,其中规定村卫生所必要配备的诊疗工具包括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俗称“老三样”。这个标准沿用18年至今,越来越难以满足基层百姓...

“病有所医”的意义何在

...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基本药物价格明显下降。医改的这些成绩中,首要成绩是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95%,新...

省长话医改7:破难题建机制推进人口多民族地区医改见实效

...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人均床位数、全部医疗机构人员队伍分别比2008年增长24.4%和24.6%,基层门急诊量占比提高到62.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提高到25元,服...

省长话医改6:坚持小财政办大事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展了乡镇卫生院职工生活周转房建设试点,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机构设备配备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全省有18家县级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301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发挥了技术...

新医改时评(6):论新医改的基本路径

...药物、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发展的“短腿”,破解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题。基层取得成功后,逐步向县级医院、城市大医院改革推进。这种从保基本、抓基层起步,最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