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735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89秒)

居民健康卡的推广实践及应用前景

...IC卡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发挥居民健康卡在建设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方面的纽带作用,成为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改善居民就医环境、健全卫生服务保障的重要举措。

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五点建设

从目前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实践来看,提升医疗服务还存在“信息孤岛” 现象突出、医疗信息共享缺失、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郑杰就医疗服务信息化的具体实践提出五点建议。

王映辉:建立区域小集成 搭建全院集成平台

...域型数据,分区域进行小集成,然后再进行网络间的联合共享。这是对网络状点对点集合形式和主线形式集成的一种平衡的状态,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病历“信息孤岛”何时能共享

由于信息不能互通、数据不能共享,造成广州市科信局、各医疗机构每年都要投入很多经费建设医院信息系统。为此,市政协委员、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尹炽标等人建议,由市政府层面牵头,统筹建设全市统一的以电子病历...

2014年杭州市卫生工作要点通知

...卫生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九方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市县共享,以资源共享为重促医疗技术水平提升。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支撑,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分阶段建设杭州市医学影像会诊中心、病理会诊中心、产前筛查会诊中...

上海健康信息网数据应用空间大

...影像与管理信息,能在全市500余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互通共享——原来的“死档案”变成了自动收集、动态更新的“活档案”。

北京海淀:未来看病在医院 取药上药店

来5年内,海淀区659家医疗机构将成为一个医联体,所有信息与资源共享,居民持就医“一卡通”可在社区挂三甲医院号。药店也将首次纳入医联体与医院联网,凭医生处方可以直接到药店取药。

2014年底武汉居民健康卡发卡量达400万张

近日,记者了解到,持一张“武汉居民健康卡”,市民就可在17家市属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检查等。更重要的是,历次看病检查检验结果存储其中,信息在各医院间共享,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北京大医院将与社区医院共享诊疗信息

北京正大力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开创就医新模式。北医三院、人民医院、世纪坛医院3家三级医院将与多所社区服务中心等互联互通,实现预约挂号、双向转诊、电子病历等诊疗信息共享

卫计委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

...非公立和公立医疗机构在政策知情和信息占用等公共资源共享方面享有平等权益。

安徽建成基层卫生网络系统 实现全省医疗信息共享

自2011年起,安徽省开始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覆盖全省所有的县(市、区),以及所属乡村、社区,累计投资2.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9亿元、地方配套9857万元。基层卫生网络系统具有12项基本功能,包括全省居...

山东推广全省居民健康卡三步走

从山东省卫生厅获悉,为加快推进全省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工作,以居民健康卡为联结介质,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卫生信息化直接服务于群众,山东省卫生厅提出推广全省居民健康卡三步走战略。

佛山: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建设智能卫生

...;率先实现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健康卡的融合应用与共享;率先为市民提供六有一共享数字健康服务;率先实时动态监测居民疾病症状。借助这些探索,佛山市的卫生信息化在平台的指挥下实现了融合,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

通州首批健康“一卡通”发放 两年拟取代医保卡

一张小卡片汇集实时结算、医疗信息共享、身份识别等多项功能,通州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医疗信息化建设“联网”,未来将一卡走遍区内大小医院,还将联网市级医院,乃至全国,通州开启“智慧医疗”。

杭州“智慧医疗”新模式 实现信息共享

针对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杭州市在全市医疗机构推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微信咨询,诊间结算等一套组合拳,用“智慧医疗”的新模式解决百姓就医的老大难问题。

怀柔建京首个医疗信息平台

...检验报告等医疗服务,不仅减少排队时间,而且医院之间共享检验报告信息,避免了重复检查。

No61 第三代医疗信息系统 医院与其他资源强强联手

...进行可行性分析,挖掘其价值点。建立数据仓库、大数据共享平台是进行数据挖掘首要考虑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东林告诉记者。

No61 第三代医疗信息系统 医院与其他资源强强联手

...进行可行性分析,挖掘其价值点。建立数据仓库、大数据共享平台是进行数据挖掘首要考虑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东林告诉记者。

许速:信息化推进行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看,上海已经基本实现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数据的交换、共享、整合和服务。然而,从应用层面来看,业务上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很困难,上升到数据整合层面更困难。

创业软件区域卫生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区域卫生信息化主要是由面向公众的开放服务平台、面向医疗机构的协同医疗平台、面向社区的健康服务平台、面向卫生行政主管机构的管理决策支持平台以及机构之间的共享服务平台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