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332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92秒)

医疗设备采购如何破除暗礁

医疗设备的采购就是“对健康的采购”,采购的质量和效果,不仅关系到一个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的采购,尤为重要。

医学教育别沦为制造“贵族医生”的机器

...合格的全科医生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金蝶医疗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金蝶医疗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从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涵盖基本药物使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综合管理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

攸县人民医院电子病历开始建档

据悉,攸县人民医院“电子病历”开始建档。为病人建立起健康档案后,来人民医院看病,医生只要翻开他的健康档案,其健康状况、家庭病史和用药过敏情况等就一目了然,这大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澄迈试点医疗健康信息化收获三大成果

...康海南,澄迈先行”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项目,不仅方便群众看病和报销,还实现了远程医疗会诊,让患者在基层享受到县级医院的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急难病及时救治”。

百姓家门口享受专家远程会诊

...口就可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断,而且不增加患者负担,群众既省心又省钱,完善了“一刻钟健康服务圈”服务内容;二是可有效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医技、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保障群众就近看病、放心看病;三是该系统可安装在...

六味五灵片中国肝药领军品牌

慢性肝病是我国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因其病情迁延,易复发,甚至会导致癌变,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慢性肝病以慢性病毒性肝炎为主,尤以慢性乙肝发病率为高。

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医疗卫生单位应走创新之路

...符合中央、省委要求,符合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健康利益,就大胆创新,大胆尝试,以创新的精神破解改革和发展中的难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医学新模式带来医疗器械监管新机遇

...发展,给监管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这个根本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将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管理和信息服务,推动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为产业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千名中医“微博问诊”背后的西部医改逻辑

...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这被媒体称作是“西部版的医改方案”。

中山市建立健康医疗区域信息服务平台

近期,中山市推出多项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西藏卫生厅厅长:群众就医无小事

据了解,2009――2011年3年内,西藏自治区5项重点改革任务共有17个方面81项具体工作。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普布卓玛说,2011年是全面完成2009-2011年医改五项重点工作的收关之年。目前,我区农牧区居民健康档案率达20%以上,为15岁...

用友医疗社区卫生服务解决方案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社会各部门和社区群众的参与下,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和健康促进,向社区居民提供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等一系列综合的卫生保健活动。其目...

四平升级医疗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为加快推进卫生系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和卫生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四平市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统一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采取“集中打包”购买与专项购买相结合...

河南医改:主打公共卫生惠民牌

...生厅厅长刘学周说,公共卫生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成本最低、产出最高、效果最好的途径。卫生部门将牢牢把握新医改的机遇,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深入推进...

南海开通“医讯通”信息平台

昨日,南海创文系列活动之中国移动医讯通“妇幼保健健康促进行动”启动,旨在把妇幼保健信息送进社区,完善院前、院内、院后的就诊服务,通过医院与社会、群众短信互动,解决诊疗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

“搭售”医疗器械行为应该被严令禁止

...如若不合法、不规范,产品质量将难以保证,将成为损害群众健康的的巨大隐患。

卫生部设定10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

...卫生人员总量达到1255万人,人才规模基本满足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长宁开动“移动健康车” 村民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长宁县妇幼保健院近日会同梅柏乡卫生院等18个乡村医院,利用“移动健康车”等形式,对村民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免费健康咨询等9大公共卫生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让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陈贵镇6.5万人将全部建设健康档案

据了解,陈贵镇投资40多万元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健康档案的群众目前已近4万人,全镇6.5万人将全部建设健康档案,并输入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成“电子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