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775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83秒)

经验:美日的移动医疗盈利模式

...体制内,挂号预约是公共资源。另外,在中国商业保险与医疗行业结合并不紧密的情况下,面向商业保险公司收费模式,同样尚需时日。

阿根廷、巴西医疗卫生体制考察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最近率团考察了阿根廷、巴西医疗卫生体制情况。现将考察报告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山东探索取消医院院长行政级别 院长变身职业经理人

...政级别,院长变身职业经理人,医院走向市场导向型公共医疗服务之路。此举为公立医院行政体制改革探出了新路子。

英首相贸易特使:期待英国为中国医疗改革提供启发

...者采访,期待巩固首相卡梅伦访华成果,推进英国与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的克拉克认为,两国卫生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解决两国共同面对的问题。他也期待,正在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中国,能从英国那里得到启发...

北京医改催生“医院第一股” 凤凰如何对接资本与医疗

社会资本介入医疗界,不仅是解决钱的问题,更多是带来医疗机制体制的主动变革。北京医改催生的“医院第一股”,注定入册。凤凰集团上市后的表现令人瞩目。完成IPO发行后,凤凰集团获得了公众533倍、机构44倍的超额认购...

厦门“一区两制”医疗生态考验医改智慧

...门诊接待量和病床使用率严重偏低,这是目前存在于厦门医疗体系中两种矛盾的生态。

知名台资医院人气不旺 厦门“一区两制”考验医改智慧

...门诊接待量和病床使用率严重偏低,这是目前存在于厦门医疗体系中两种矛盾的生态。

河北省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使用率不足50%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河北省对医疗方面的投入急剧增加。经调研,发现河北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使用率不足50%,医疗管理和服务能力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厦门“一区两制”医疗生态考验医改智慧

...门诊接待量和病床使用率严重偏低,这是目前存在于厦门医疗体系中两种矛盾的生态。

外媒:中国整治医药贿赂 市场面临大挑战

目前中国监管部门正在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监查力度。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不仅扩大了医疗服务渠道,也提升了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需求,促使医药企业近些年来蜂拥涌向中国市场。

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 家庭医生服务亟须医保支持

...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研讨会。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在会上表示,推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必须调动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双方的积极性,为此急需医保等相关...

医疗体制不能忘记基层

...尚未重视时,我们在帮扶乡村医生。我坚信在任何国家的医疗体制里,最基层都是不能忘记的,它像一个金字塔底层,为近60%的人口服务,不把他们的水平提高,整个医疗体系是不稳定的。”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修订解读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病历管理,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原卫生部于2002年组织制定发布了《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修订对2002版的主要...

资本触角伸向公立医院 郭广昌要买500家医院

当“鼓励社会办医”的方向明确之后,各路资本进入医疗机构加速,“买医院”成为许多投资者热衷的话题。在破除以药养医体制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大背景下,药企、医疗器械、实业以及金融业从业者纷纷收购医院,抢...

廖新波: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

中国既有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框架已经名存实亡,丧失了其所应具有的功能组合。医疗体制改革自2009年4月在全国拉开序幕以来,曾经提出非常明确的改革目标,然而四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上述目标仍然只是一种愿景,同时,...

医疗卫生改革:深圳先行 全国借鉴

首届全国人口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曁《深圳人口与健康蓝皮书(2013)》发布会日前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数十家教学科研机构的学者就卫生健康领域的体制机制进行了研讨,并对深圳率先改革的经验对全国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风浪中前行 移动医疗前景光明

由于国内独特的体制和国情,国内移动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一定的发展,总体上还在布局时期,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主要还是运作方式探索,离真正的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移动医疗领域已经有很多公司做了先行实践...

以药养医体制的解放

医疗改革进一步市场化的好处在于,能够强化医疗领域的竞争,将医生从以药养医体制中解放出来。

创业软件助力上海市闵行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从2006年起,创业软件根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意见,在卫生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针对闵行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以服务居民为中心,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开发...

深化医改新思考 解决医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允许医师多点执业”。让医生自由流动,不仅可改变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局面,而且可打破僵化的医疗体制对人的束缚,解放医生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