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585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73秒)

【独家】移动医疗之隐私挑战

虽然移动医疗具有无限潜能,但专家们也表示担心,随着移动医疗大发展一起而来的各种附加风险,如安全漏洞、隐私侵犯等问题。

风险的七大医疗技术

...医疗服务的独立性非营利机构,评出了2013医疗技术十大风险

完善医疗行业方案布局 利盟收购Acuo

...盟表示,能够访问多种成像和健康记录系统可以降低医疗风险。在收购Acuo的交易中,利盟支付了约4500万美元现金。

我国首部智能医疗产品信息化指数评测规范发布

近日,我国首部智能医疗产品——健康风险评估系统(HRA)信息化指数测评规范发布。据了解,产品信息化指数是一项衡量产品信息化水平的工具,用于衡量电子产品中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水平,并改进产品使用效能。

乌鲁木齐医院“零加床”政策执行有点难

...,加床后就要把精力分给十名患者,医疗安全无法保障,风险大大提高。”他说,国家出台这个政策就是本着为患者负责,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加快床位周转率,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科学家发现孢子霉素或可治疗耐药菌感染

...这些细菌的耐药性迅速增强,从而增加了治疗成本和健康风险。发展新型特效的抗生素药物一直是科学家面临的挑战。

我国首个智能医疗产品智商测评规范出台

秦皇岛市惠斯安普医学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忠林发表讲话,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采用低压直流电感应技术,结合人体电阻抗测量技术应用计时电流统计分析法,对人体组织器官进行3D重建,可直观的看到全身脏器变化趋向。

破除以药补医给出明确时间表 只是改革起点

...要立法的保证;支付方式改革,既可能让医院和患者面临风险,又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医患关系和社会稳定。

上海:金山区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要将信息录入电脑,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有出差错的风险,而信息一体化的实现解决了家庭医生的难题。

卫生部:相关部门正调查塑化剂事件

...对于塑化剂限量的规定。苏志说,对重点食品开展塑化剂风险监测,可以了解我国食品中的塑化剂污染,是否存在人为添加的情况。

  • 时间: 2012/12/13

中国尚无儿童基本药物目录 儿童用药高风险

...安全信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获悉,儿童已成为最高风险用药人群,SFDA药品评价中心全国26家医院调查数据显示,儿童水样腹泻用药合理者仅5.4%、肺炎药物治疗处理适当的仅12.3%。。

“智慧医疗”再造急救医疗调度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人力成本投入和医疗事故风险的价值。不仅如此,全新的业务模型正在形成,新业务模型中,隶属于不同体系中的急救和医院间将完成无缝业务对接。医院专业的救治体系从手术室延伸到急救车中...

RSNA:乳房X线检查不会增加罹患甲状腺癌风险

今年在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进行乳房X线检查时,乳房周边身体区域接受到的辐射剂量非常低、可忽略不计,并不会增加癌症风险。此结果表明进行乳房X光检查时使用甲状腺护罩是没有必要的。

“防艾服务”嵌入智能手机应用

...和患部体检3项服务,为高危人群提供性病或艾滋病感染风险评估。同时,该手机应用还将推出艾滋防治知识传播、专家咨询和社会关爱等服务。

医院外包HIS系统的利与弊

...省心又省力;有人说外包是趋势,但目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行不通;有人打趣道:“HIS系统如果外包,最后的结果不是造就一所高级育儿院,就是一所高级自动化厕所。”HC3i论坛里网友讨论的热火朝天,特整理网友观点,以飨...

哈市社区有了“医疗云”明年进一步推广

...低医疗开支,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优势有:断绝数据被盗风险;刷身份证即可就医,联网扩大后还将实现任意一家医院的医生都可调阅病历,转院无需挂号;节省重复检查费用,看病时间省一半。

检验点缺陷可导致化疗后癌症风险增加

南加州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即使用药物剥夺了DNA复制的原料,带突变的细胞依然会继续尝试复制DNA直到酿成大祸。研究人员应用time-lapse延时成像技术首次观察到,尽管化疗药物关闭了绝大多数癌细胞的DNA复制,携带“检验点...

临床研究发现PPARγ拮抗剂具有抗肿瘤作用

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拮抗剂对结肠癌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我们旨在评估使用以噻唑烷二酮(TZDs)类药物为代表的合成PPARγ拮抗剂和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

卫生部投资240多亿支持8700余医疗项目建设

...系、农村急救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地市级医院以及重大疾病地方病防治机构等在内的8700多个项目建设。

打破“信息孤岛”济宁投2000万率先实施区域服务平台

...”的诊疗模式在我市率先实施以后,如何让医疗机构规避风险、确保政策的实用性、持续性自然就成了各大医院以及卫生管理部门思量的“关键问题”。而此时“先看病后付费诚信体系”的建立成了破解这一难题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