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288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66秒)

“健康恒生”涉及移动医疗领域

...,患者下载软件即可满足各类就医需求。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对大部分人来说,在大城市上医院看病是一件耗时费力、极为痛苦的事。恒生电子深切了解到百姓需求,将移动互联网与线下服务体验结合在一起,推出“健...

针对中国医疗乱象,老外三问分管医疗领导

...人消费挂钩?患者是不是成了这些医生眼中的“唐僧肉”?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改革需要多长时间?此位老外盼望中国快速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

中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补偿机制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

...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2014年完成广佛市属医疗机构互认工作

...约挂号系统……市卫生局全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廉洁化,突出抓好有重大政府财政投入和群众最直接、最切身利益的11件民生实事,助力新型城市化发展和“廉洁广州”建设。

医疗行业潜规则盛行:行贿手段多样 窝案串案居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行业领域类的职务犯罪呈高发态势,其中医疗卫生领域的职务犯罪较为突出,尤其是医疗器械、药品、耗材采购等方面的职务犯罪呈现滋生蔓延趋势,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 时间: 2014/05/30

五项工作加强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

...医院看不好病,基层医疗太薄弱。今年湖南省基层医改的突出任务是“巩固、深化、完善、提高”。

西藏:政府投6亿元完善卫生基础设施

记者日前从自治区卫生厅了解到,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据介绍,仅去年,国家和自治区就安排资金6亿余元,完善卫生基础设施...

西藏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改善民生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普布卓玛介绍说,目前,全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入了从打基础向提质量转变,...

2014年朝阳区卫生工作重点 突出推进医联体建设

...,并就2014年全区卫生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2014年我区要突出重点,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求要切实强化资源意识、统筹意识、人才意识;要突出推进医联体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基础。

卫计委部署规划信息四项重点工作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全国卫生计生规划信息工作会议,提出要将医改作为贯穿规划信息工作的主线,2014年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

全国新农合制度建设完成“回头看”

...署,联合相关部门查找在新农合制度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追缴扣拨了违规基金,处理了相关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健全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保障了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

四川整治医疗器械乱象 加快创新产品入市速度

...整治医疗器械注册、生产、流通、广告和使用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2014中国数字医疗及药房自动化信息技术展览会

...房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等整体解决方案各个环节,重点突出医院智能建筑与医疗装备相结合的时代理念,创造供需一体化产业的合作空间。

3D打印“席卷”医疗界遭遇政策壁垒

...但记者采访发现,因为3D打印的医疗器械产品个性化非常突出,已经超过现有的医疗器械产品监管运作模式,亟需政策给予支持。

发展数字医疗有助缓解医患矛盾

...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突出,医患矛盾频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钟天华8日在北京表示,推动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是深化医改的一个方向。建议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发...

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五点建设

从目前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实践来看,提升医疗服务还存在“信息孤岛” 现象突出、医疗信息共享缺失、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郑杰就医疗服务信息化的具体实践提出五点建议。

国家发改委:15省份或将实现跨省医保即时结算

记者14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国家决定开展11大信息惠民任务和计划,重点解决社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九大领域突出问题。

卫计委三大政策扶持非公医疗 释放重要信号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该《意见》首次提出了三项政策,切实解决加快发展社会办医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规划与信息司举办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培训班

...办。培训班全面总结了我国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分析了国外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我国未来一个时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总体框架、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以及具体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老龄化促进日本广推家庭移动医疗护理

随着日本高龄化问题的突出,医疗机构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一方面需要医疗护理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逐年递增,一方面医疗机构面对着保证医疗质量和扩大医疗能力的取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