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271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144秒)

DSA设备的进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i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80年代出现的一项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是电子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DSA设备的性能不断改进,功能不断增加,目前的DSA设备...

数字化摄影技术在非血管性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个解剖系统,检查方法多种多样。因此,在非血管性介入造影中诊断质量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提高其图像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探讨利用SIEMENS数字式胃肠机(SiregraphCF)作非血管性介入诊断、治疗时数字化摄影技术的...

影响鼻出血介入栓塞治疗DSA图像质量的因素

...但DSA技术作为一种实时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技术参数、造影方法等各种功能和技术的合理应用对确保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十分重要。现就影响鼻出血介入栓塞治疗DSA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

DSA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至2006年对2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8例有病理结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洁本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9-85岁。主要表现为黑便、血便。内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未明确出原因。造影设备为岛津D...

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及临床应用

...影技术的发展1934年Plantes等把X线图像减影术应用到脑血管造影中,进行光学减影,获得消减背景的脑血管造影图像,但操作费时,对比度差。直到70年代,电子计算机和X线数字成像技术发展起来后才使减影技术在血管放射影像中...

DSA图像处理及运用

...床手术提供了更加详尽的资料保障,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造影剂使用量,减少了患者与介入医师不必要的辐射。   材料与方法SIEMENSAXIONArtisF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ACOM.PC4.0运行软件,Leonardo后处理工作站,LF高压注射器,Kod...

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

...时有了设定,如扫描牙齿的模式,扫描脑血管的模式等。(7)造影方案的设计:CTA成像是靠注射造影剂实现的,从静脉一次性注射大剂量造影剂,使目标血管保持较高血药浓度的情况下,MSCT快速螺旋扫描完预定范围。为了得到良好的图像...

16排CT脑血管成像

...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P,300mAs,层厚3mm,间隔0。75mm,造影影剂为碘海醇注射液,用量80—120ml,注射速度为3—4ml/秒。脑血管相延迟时间为16~22秒,扫描基线自甲状软骨下缘至颅顶以上。扫完后对所有的患者再加扫2分钟延迟...

MDCT成像技术

...描将产生同样多幅影像。一个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的CT血管造影可产生1000幅图像或更多。当减少SC时影像噪声上升,因此,为降低影像噪声重建较薄的层面(MPR或轴层)是重要的。利用较薄的准直,扫描仪的几何效应却下降。在1.25...

MSCT中小血管造影在腹部的应用

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CTangiography,SCTA)是CT薄层增强扫描原始数据经过图像资料的多种三维后处理后得到的血管重建图。现今的多层螺旋CT设备不但实现了更快的扫描速度、更薄的扫描层厚、更大的覆盖范围、更高的图像质量,而...

64层CT主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主动脉疾病CT血管造影诊断的关键是CTA检查技术,由于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扫描,同时清晰显示分支血管,要求所用的CT扫描机有较快的扫描速度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最新推出的64层螺旋CT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0.4×0.4×0.4㎜...

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及临床应用

...影技术的发展1934年Plantes等把X线图像减影术应用到脑血管造影中,进行光学减影,获得消减背景的脑血管造影图像,但操作费时,对比度差。直到70年代,电子计算机和X线数字成像技术发展起来后才使减影技术在血管放射影像中...

肺部肿块CT灌注的影响因素

...后,在扫描野FOV及病灶显示均达到预期效果后,经静脉注射造影剂80ml,流率为3-5ml/s,5s后对病灶同层进行连续动态扫描.层厚为3mm.连续扫描45s,后每20s扫描一次,共9期.要求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尽量保持平静呼吸以确保图像质量.所得图像由...

锁定孤立性肺结节同层动态CT扫描技术的探讨

...扫描过程中很好的配合。应用HispeedCTi螺旋CT机和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3~2.5ml/s,常规对结节行薄层(层厚:3mm)平扫确定扫描中心层面,再行动态增强。于注药后15秒、75秒、135秒及195秒分别对病灶中...

颈动脉狭窄的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与常规血管造影的初步研究

...脉粥样硬化方面有显著优势[4]。本研究旨在探讨减影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上的优势。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6年7月-2007年6月经颈动脉颅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的20例患者。其中...

64例下肢CTA临床应用

...至踝关节,全程扫描时间约28s。平扫后行增强扫描,血管造影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优维显(300mgI/mL)1.5mL/kg,约100ml,注射速度3~4.5mL/s,扫描延迟时间使用智能造影剂跟踪软件自动触发,触发层面为肾动脉水平腹主动脉...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及其应用

...应的强度与被检物质的原子序数呈正比,是钙、骨骼、碘造影剂等高密度物质衰减X线光子能量的主要方式,而康普顿散射效应与组织的电子密度呈函数关系,主要发生于软组织。常规CT扫描所得到的图像信息包含上述两种衰减效...

肝外胆管癌与胆道良性狭窄的MRCP鉴别诊断

...用横断位T1WI,T2WI,脂肪抑制T2WI,冠状位T2WI。增强8例,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0.1ml/kg。MRCP共有三组:资源图像、多层面薄层采集二维重建图像、不同角度多次扫描单层面厚层采集图像。成像基础为与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

弥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描,得到T1WI、T2WI、T2FLAIR横断位及T1WI矢状位图像;注射造影剂轧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为0.1mmol/kg,增强后行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1FLAIR序列扫描。1.2.2DTI扫描:采用单次SEEPI序列进行轴位扫描,扫描参数为TR/TE=9999/89.2E...

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

近年来,随着导管及硫酸钡质量的改进,小肠双对比造影在国内外已趋广泛开展和研究(1-3)。多数学者仍采用十二指肠插管法,其法虽有一定的优点,但其操作复杂。并有一定的难度,病人痛苦大,且该法对回肠部位的显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