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334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81秒)

人保部:2015年八亿人实现社会保障卡通

“‘十二五’期间,‘卡通’是个硬指标”。何平说,社会保险卡按规划到“十二五”末,8亿参保人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保信息都将统一在这张社保卡内。

医保证升级社保卡 哈尔滨居琼职工看病更方便

9月25日,哈尔滨市参保职工医疗保险证升级社保卡在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正式启动,跨省医保和社保卡通更加方便居琼职工养老和看病。

福建:2012基本实现社保医疗卡通

福建省社会保障卡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预计年底前建成省、市两级社保卡系统,至2012年基本完成全省城乡居民社保卡发放,实现社会保障、医院就诊、金融支付等领域卡通

泉州加快推进“卡通”使用 保障基本医疗

“关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就等于是关注民生大事!”昨日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泉州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等。

禅城市民看病将“卡通”医院信息不互通成历史

“今后市民在家或许只需网上预约,就能通过视频让医生进行各种诊断。甚至无需到医院取药,实现药物直接配送上门。”昨日,禅城区召开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启动“智慧医疗”建设,禅城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

鼠标一点就能看电子健康档案 “卡通”真方便

走进郭家坝镇卫生院,打开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网络,任意点击一户村民,电子健康档案便跃然电脑屏幕上,有基本信息、健康体检等四大类24个分类,涉及500多个项目。“有了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网络和电子健康档案,农民看病就...

武汉市将引入“银医通” 市民看病缴费将卡通

...这些将有望被整合到一个共享平台上,实现看病、缴费“卡通”。

新疆人民医院“卡通”系统应用方案

医院卡通系统与二代身份证接口及LIS、PACS的融合,实现了就诊信息的高度共享。卡通的实施加快推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缓解了“看病难”的矛盾,并在解决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方面,取得很好的应用...

马鞍山:4家公立医院年前共推电子病历

到今年年底,马鞍山市的4家公立医院将全面推广电子病历,诊疗资料将在4家医院实行共用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推行就诊卡通服务。患者只需手持一张“卡通”,就能刷卡就医,医生也能直接在电脑上查询患者就医信息。

新邵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通

新邵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通”,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缴费和兑付医药费了。目前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通”的农民达5万多户21万多人,让参合农民更加方便。

郑州医院推出卡通,迈向数字化医院

近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改变原来的就诊模式,在门诊正式开通信息化系统,推出门诊“爱心卡通”,简化了患者的诊疗流程,节省了病人就医时间。

福建13家省属医院就诊卡通

...成,今后患者持新版社会保障卡到这些医院可实现“就诊卡通”,并做到病历、检查单联网共享互认。

太远新农合将实现“农民看病卡通

太原市启动了新农合就医卡的更换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报销服务,能让百姓养成持卡看病的习惯,方便报销,为今后实现“农民看病卡通”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福建启动医疗信息系统 率先实施“卡通

福建省医院启动相关信息系统改造工作,率先实现医疗就诊“卡通”,并正在推进新版社保卡发放工作;计划2012年前基本完成全省城乡居民社保卡发放,届时将真正实现全省就诊“卡通”。

大同新农合借助信息化平台 实现卡通

...,投资70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该区农民报销将实现“卡通”,从根本上简化报销手续,“参合”及就医补偿信息置于“阳光”操作和远程监管之下,有利于进一步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

郑州医院采用卡通医疗信息化系统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启用“爱心卡通”系统,患者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和取药等服务环节只需持一张卡就可以解决问题,利于医院规范管理,检查、防范“大处方”现象,同时大大缩短就医时间。

莆田投资9000万建设医疗信息系统

莆田市拟用5年时间,投资9000万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医疗健康信息系统,实现居民健康信息的连续保存和信息共享,完成全市就诊卡通,消除“信息孤岛”。

居民健康档案融入"就诊卡通"

郑州市的就诊卡通,不仅可以用来刷卡挂号、缴费,并且持卡者的电子健康档案也将记录到这张“爱心卡”上,不过,这张卡不能全家通用,只能一人一卡

健康卡信息共享难 急需政策环境配套支持

...卡的医疗信息共享模式”。“目前各个地区和医院实行的卡通缺乏统一标准,各种卡只能在本单位内部使用,无法满足区域内统一应用、数据集中、信息共享的发展需求,更不能适应未来全民医疗改革的需要。”

健康卡信息共享难 急需政策配套支持

...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各个地区和医院实行的卡通缺乏统一标准,各种卡只能在本单位内部使用,无法满足区域内统一应用、数据集中、信息共享的发展需求,更不能适应未来全民医疗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