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471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66秒)

协和医院千份病历展出 病历保管成难题

...名全国,其海量病历正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医学研究宝库。

香港举行“第28届国际医疗品质协会国际会议”

“第28届国际医疗品质协会国际会议”15日在港揭幕,约有2000名来自全球各地不同领域的与会代表参加,他们包括政策制定者、认证机构、研究人员、专业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等。

康复机器人用于中风后康复

中风后,患者往往会有偏瘫,这使患者日常生活变得困难。一名由国立台湾大学和台北医院对中风患者的康复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机器人辅助治疗相结合的功能任务训练,提高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双臂的使用。

验血就能诊断抑郁症

抑郁症是现代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多数患者是在出现心情抑郁和意志消沉等症状时才去医院就诊,也往往靠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和自身经验主观诊断。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发现,通过检验血液的一项指标就能诊断抑郁症。

Ovid 发布中文搜索门户用于检索中文医学资源

Ovid 隶属于威科医疗(Wolters Kluwer Health),该公司日前宣布将发布 Ovid 的最新本地语言搜索门户-- Ovid 中文。医疗从业人员、临床医生、学生和研究人员将能够通过 Ovid 中文搜索、浏览核心的中文医学内容并管理搜索结果。

体外产红细胞或成人工血液新宠

...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最近,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全血成分分离过程中剩余的白膜层成功在体外诱导出了成熟的红细胞,为实现体外生产红细胞提供了新希望。

血管断裂莫担心 “生物胶水”可粘合

美国研究人员新发明一种方法,能用“生物胶水”把细小血管粘接起来,并且能避免缝合术的一些副作用。他们利用了两种现成的物质:有机聚合物“泊洛沙姆407”,以及生物粘合剂“多抹棒”。前者用于把血管的两端撑开,后...

智能“皮肤”有望取代医院监护仪器

据悉,医院中使用的监护仪器大多笨重且接线复杂,给病人和医生带来很多不便。研究人员认为,智能“皮肤”将来有望取代常规的医院监护仪器。

美研发广谱抗菌新药 可治几乎所有病毒性感染

...工学院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条颇能吸引眼球的消息: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能治疗几乎所有病毒性感染的新药。在先期测试中,该药对包括引起普通流感的鼻病毒、H1N1流感病毒和出血热在内的15种病毒均能起效,并有望在应...

“电子纹身”用途广 可测量人体电活动

研究人员制成了可拉伸的超薄电子装置,粘在皮肤上,就像一种临时纹身,可以测量人体电活动。这些电子纹身可以让医生无创诊断和监测心律不齐或睡眠障碍等症状。

研究人员直接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神经元

近日,有美媒报道,研究人员直接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功能正常的前脑神经元,该方法有望为阿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带来新的疗法。

脉搏血氧检测能提高新生儿心脏缺陷诊断率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如果检查婴儿的脉搏血氧,可以发现许多常规检查中漏过的先天性心脏缺陷婴儿。研究人员建议在新生儿体检中加入脉搏血氧检测。

研究人员开发可用大脑直接控制的假肢

美国有四所大学赢得了总额120万美元、为期4年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赞助经费,将共同开发新一代的假肢,不但可传递感官讯息给病患,也能通过病患的思绪来进行控制。

病原菌研究帮助设计医疗和军用机器人

美国田纳西州大学工程人员对一种名为贾第虫病原菌的研究有望帮助人们抵抗该病菌感染,减少医疗创伤,也有助于研发仿生机器人,带来智能化军用装备。

北京地区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IS)选型的调查

通过对北京地区各医院所应用的国内外HIS产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各自的优劣势。为不同医院选择HIS软件提供指导。采用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地区的46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信息部门管理者和HIS软件维护人员进行调...

首款芯片感应器检测人体重金属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的研究人员们研发出了第一款可以快速检测人体内重金属锰含量的实验室芯片(lab-on-a-chip)感应器。研究人员们十分看好这款芯片在即时医疗(point-of-care)方面的应用潜力。随着进一步的研发,...

卡片大小微流控芯片:15分钟搞定血液诊断

近日,有研究人员研发出便携式微流体芯片,该芯片诊断时间短且成本低廉,它将简化不发达地区的血液医疗测试。

血糖仪不止可以测血糖

如今,有研究人员证明,血糖仪可检测血样样品中的各种物质,血糖仪有望在未来成为便捷的通用检测平台。

无线供能方案可使心脏起搏器不再使用电池

近日,有研究人员设计出一项新的无线电源方案,该方案可以使植入医疗装置更舒适,并降低感染风险。

中国正式启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项目 

近日,“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PACS)在北京宣告正式启动。该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称,这项研究对提高远离大城市、医疗条件受限的县级医院医护人员能力,规范其诊疗行为,增强急重患者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