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4,600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136秒)

好技术加好服务成就好医疗,智慧化建设成就徐州仁慈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同时关注患者的4个价值敏感点“效果、关怀、费用、环境”。

成都:“医工与产教融合”开创新医疗智能模式

“我们做医疗和机器人相结合,目的就是要把顶级医院优秀医生的经验转化成机器人产品,相当于将经验复制到县域机构,让县域医疗机构也有和顶级医院一样的诊疗水平,服务于患者。”

“智慧医疗”云模式服务群众

...打通就诊、结算、病历、监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江西一医院开设“实习生抽血”窗口,患者多表示理解

“实习生窗口没人,不用排队,看得出来护士有点紧张,花了时间找了一会儿血管,但体验感和平时抽血没有什么明显差别,抽血后也没出现瘀青,不疼!”

97%用过的医生都说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该怎么用

无论医疗机构还是企业都要不断贴合临床实际,更多地考虑CDSS的应用范围及服务场景,在产品研发和应用中着眼于满足患者需求、解决临床痛点。

打造电子处方流转平台,促进国谈药品落地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大力推进电子处方流转,为广大参保患者带来更多便利。

“号源下沉”有赖双向通道做支撑

号源下沉意味着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连贯和责任共担。有患者的上转,就应有患者的下转,这样才能形成双向通畅的转诊通道,真正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定位,让患者始终处在一个闭环的全流程管理中。

“先诊疗后付费”如何更好推行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对医疗机构如何提供多种付费渠道,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让医疗服务更舒适更智慧

近年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院内系统为依托,覆盖院前导诊、预约、咨询,院中诊疗、支付、自助服务,以及院后关怀、随访、持续诊疗业务,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

对比各地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监测指标,看未来质控工作重点

到2025年,患者评估率、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病历质控等均有明确目标值。

直击一线!140年来最大降雨中,这家医院的救人与自救

...况危急之际,京煤集团总医院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为患者提供医疗保障服务,让群众风雨中有“医”靠。

办好夜间门诊,为患者提供更多便利

办好夜间门诊这件利民的好事,不仅需要医疗机构不断探索并改进服务,也需要患者的支持与配合。

DIP/DRG模式下,医院科室绩效分配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DIP/DRG模式通过将患者按照诊断分类,将医疗资源的使用与治疗效果联系起来,为医院科室的绩效评估和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科学、公正的方案。

临床专科建设新思路,国家卫健委提出13条指导意见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

FRG付费改革来了!医院这类“卡脖子”问题将迎刃而解

以往,长期住院需康复治疗的患者常遇到这样的“烦心事”——做完手术急性期治疗后需要等10几天才能再次入院做系统的康复治疗或者有付费的限制等,被患者形象地比喻为“驿站式住院”。康复医疗被医保付费“卡脖子”,...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到2025年末,进一步夯实基础专科和平台专科的能力基础,在部分发病率高且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的专病诊疗模式和学科组织形式上有创新性突破,建设一批特色临床专科,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诊疗服务。

一个科室,从没有患者到年门诊量上万,这家医院做对了什么?

刚起步时患者寥寥无几的疼痛科,如今年门诊量上万人次。

焦雅辉:领导班子要以普通患者身份,定期体验就诊流程

5月30日,“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和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电视电话会在京召开。

患者量身打造治疗方案,肿瘤诊治进入“整合”时代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所谓整合,就是从宏观到微观,从临床到基础,从中医到西医的广泛整合,包括预防、筛查、早诊、综合治疗以至康复,贯穿疾病诊治全程、患者全生命周期。

政策松绑遇上资金困境,民营医院医疗设备市场如何挖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医疗设备常出故障,常需维修,患者就不能被及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