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259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55秒)

人均卫生费25元:该触醒两根神经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秦怀金称,2011年,人年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各级财政投入资金总额将达到300多亿元。

美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脑内星形胶质细胞

据悉,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培养皿中,通过诱导胚胎干细胞和人体干细胞成功培育出大脑内最常见的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新研究对神经系统失调等疾病的治疗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药物成瘾有疗效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利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阿片成瘾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的论文,这是目前文献报告的首例DBS戒断药物成瘾的成功案例。

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 创造医疗恢复奇迹

上海对口援建的消息如同兴奋剂,刺激着每位卫生人的神经,但那毕竟还得经过漫漫灾后重建。地震发生后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在遭受重创的同时尽快筑起全市的“生命防线”,不让人们因医疗体系运转不畅再次受到创伤。

上海中山医院打造“长三角一日就医圈”

...打破传统的按科室分布流程,把病人流量最大的心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科的诊室从原来的7楼调整到2楼;将心内科、心外科、心电图室、心脏超声室设置在同一楼层的同一区域。

第十届国际神经创伤大会明日在沪举行

29日,第十届国际神经创伤大会将在沪举行。这是世界神经创伤研究的权威组织——国际神经创伤协会(INTS)首度授权在中国举办国际神经创伤大会。27日,上海颅脑创伤研究所正式揭牌成立,成为中国第一所省市级颅脑创伤研究...

小脑萎缩可用干细胞移植治疗

小脑萎缩又称脊髓小脑萎缩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简写为SCA,是一种家族显性遗传神经系统疾病,只要亲代其中一人为此疾病患者,其子女将有50%的机率遗传此症并发病。

英科学家制作显微磁共振成像图 展现惊人细节(图)

...把这项技术应用到人类大脑,可以获得与一个区域的大量神经元及其轴突的直径有关的信息。

伽玛射线神经外科系统获FDA的510(k)许可

美国MASEP Infini公司的新型 Infini(TM)伽玛射线神经外科系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的510(k)许可。立体定向伽玛射线神经外科疗法更加专注于对大脑的特定部分进行放射治疗,以治疗肿瘤和病变。

英国:用高分辨率成像装置绘制脑神经“布线图”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助研究人员绘制出大脑神经连接的线路并弄清其主要功能,使揭开大脑之谜、开发出计算机大脑模型的梦想离现实又近了一步。

美研发数百电极人工视网膜进入测试阶段

人工视网膜技术和人工耳蜗的原理类似—使用电流刺激依然完好的神经,让大脑能够接收到信号并认为感官依然在正常工作。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已经有数十万人通过人工耳蜗获得了听力。

日本发现指令形成脑神经的关键基因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在脑神经形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因,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提高再生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5类手术机器人领医疗器械创新潮流

手术机器人被广泛用于包括基因移植、神经手术和远程手术等在内的各种重要手术,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存活率。近年来,国外在手术机器人的开发上又有新进展。现将国外手术机器人新技术开发情况作扼要介绍。

神经荧光着色剂降低手术误伤神经风险

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荧光液体,可使外科医师在不借助经验和电子监控设备的前提下,看到患者体内最为纤细的神经。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国内公立医院拟利用互联网弥合“信息鸿沟”

中国正致力于实施一项浩大的工程,即利用互联网将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管理部门连接起来,让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疗资源直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神经末梢”。

心脏除颤监护仪日常使用与维护指南

基于医疗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医院的神经内科、老年病房、血液透析中心等陆续配备了除颤监护仪。以HP CodeMaster M1723B及Philips Heartstart XL M4735A为例,浅谈除颤监护仪的正确使用与日常维护的问题。

全影3D脑扫描可快达不到半秒

由物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小姐在核磁共振成像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使得大脑扫描速度在现有水平上提高七倍之多。

视觉和身体两幅MRI“地图”实现大脑定位

...显不同的定位类型:视觉地图和身体地图。研究发表在《神经》杂志上。

医疗电子市场新增长点:神经植入设备

根据市场分析公司NeuroInsights的分析,神经设备的市值大约在70亿美元,每年增长15%左右。一家名为NeuroPace的新创公司希望获得自己的首款神经植入设备的销售许可。NeuroPace的工作仅仅是新兴的神经设备领域市场激增的缩影。

卫生部制定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颅前窝底脑膜瘤、颅后窝脑膜瘤、垂体腺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三叉神经痛、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等神经外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