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244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65秒)

8小时外医生个体行医有望全面放开

日前,卫生部医政司相关人员日前透露,卫生部正在考虑鼓励有资质的医务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目前相关文件正在拟定中。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相关部门在制定鼓励政策时应注意医疗资源平衡问题。

365手机医生 V2.2.1

1亿条健康数据、1万名医生和专家在线回答问题、健康信息一网打尽。365手机医生是365健康软件中心推出的一款健康问答手机软件,拥有业界先进的“云健康”技术,通过服务器集群强大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后,向用户提供最精准...

医护资源短缺酿风险 信息技术伸援手

美国质量协会开展了一项针对475名美国医疗保健质量专业人士的网上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可减少因护士、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日益短缺所造成的护理质量不达标、等待时间长和医疗失误现象。

天健超声影像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诊叫号,方便预约安排;智能化自动语音呼叫系统,方便医生工作,节省人力资源

协议:医院和“家庭医生”可共享诊疗信息资源

...中心的不同需求,组建各具特色的专家团队,与社区全科医生团队建立密切联系。每位“家庭医生”都将和华东医院多个科室的专家保持即时沟通,专家们将24小时为“家庭医生”提供业务咨询和技术指导。

金唐软件智能排队呼叫系统解决方案

...据的统计,如一天的总门诊人数、各科室的门诊人数,各医生门诊的人数、门诊病员平均等候时间、掉队病员(虚号)统计等,可以帮助医院及时了解门诊情况,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

“特需病房”抢占资源 过度医疗成“家常便饭”

...诊疗和用药……历年都可见雷人的“过度医疗”样本。从医生角度,目前“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设计,使得部分医生在检查和用药方面趋于保守、追求全面和安全,造成“过度医疗”现象。

知名院长呼吁提升医生待遇水平

显然,决策型医生是一个社会中宝贵的资源。然而,这部分资源并没有被社会所重视。在大城市里,一位廉洁的主任级医生如果靠自己的薪水,是很难买到房子的。

科为民康数字远程会诊管理系统

数字远程会诊管理系统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医生可以面对计算机,根据屏幕显示的从远方传来的病人的各种信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低成本的利用优势医疗资源提高偏远落后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农村等医疗资源...

方正众邦以医疗统计分析和运营评价分析为主线的决策支持系统

...的要求开发的,从临床科研应用角度提供软件支持来帮助医生更好挖掘利用病案。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分析经营业绩的完成情况、财务绩效、及产生该结果的原因,从而帮助及时制定应对响应措施,支持医院业务战略...

陕西将试点电子病历:大医院已进行前期准备

陕西省妇幼保健院信息科工作人员表示,电子病历可使患者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病情,个别医生书写潦草的“天书病历”有望消失;若将来启用区域性的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可实现网上会诊。

吴兴区建立健康档案信息系统 向死档说“拜拜”

吴兴区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让社区医生更清晰地掌握居民的健康信息,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让“死档”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过度医疗 医生患者都有话说

“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刻意增加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为有效遏制过度医疗,国家立法规定医疗“过度”可申请赔偿,对此,医生、患者各有各的喜,各有各的忧。

方正:为医生提供医疗电子图书资源

“做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IT服务商”,这是方正集团IT产业新三年战略规划提出的转型目标。而在方正科技的规划中,在三年内要转型成一家“多产品、规模化、贴近客户型的IT供应商”。

新医改影响半导体技术发展方向

...疗行业来说,还涉及国家政策,医疗资源(尤其的医院,医生等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等。

电子健康档案助力“智慧医疗”

今后,电子健康档案不再只是某家医院医生的“权力”,而是互动和双向的。在社区医疗诊所和大医院之间,轻松完成双向转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打破信息孤岛,让孤立的资源流动起来。

浙江省 重症患者可在家门口康复治疗

...的省县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开展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医生远程培训、居民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提高区域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效率,让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溢出效应’。”

人大代表徐龙建议物联网构建电子医疗体系

我国医疗资源非常缺乏,每万人仅拥有医生14名,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公众医疗成本也非常高昂,住一次院,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一半以上,要花掉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

从一张CT片的利益“结”看医疗信息共享

放射科的医技资源在中国是非常紧缺的。尤其在基层医院,人们花了钱拍片子,病情稍为复杂些,医生不能确诊,就会建议去求助上一级医院。

IBM区域医疗信息网络解决方案

...打造一系列整合各种应用的信息化平台,从而方便患者、医生、管理者输入、管理、使用信息,紧密链接各医疗部门乃至医疗机构间的业务,以灵活强大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医患资源优化流动。

分页: [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