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128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77秒)

三个因素导致深圳市民健康卡92%在“休眠”

...施和应用,但由于医院信息化程度、科室开放和市民使用习惯等原因,造成了绝大多数市民健康卡处在“休眠”状态。

从FitBits到临床研究:大数据会如何改变医药行业

...iPhone手机上完成,比如我们用它购买日常用品并记录健身习惯时,会有许多行为信息被亚马逊(Amazon)和谷歌(Google)等公司加以分析,以了解我们的情况,而这些信息医疗服务提供者不能访问,我们作为病人也无法使用。”

2014医药产业5大发展趋势

市场化浪潮如二次春风吹遍中国大地,种种迹象表明,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这种机遇不是我们习惯中的高速增长,而是规范、可持续和健康成长,如果10年后回望医药产业,将会感觉到2013年是又一个转折年和分水岭。

华润医疗回应“分手”:医疗事大 劳怨不避

...疗集团有限公司与高州医院“分手”一事议论纷纷之时,习惯于沉默的“华润医疗”也有了回应,近日,从微信传播渠道获悉,华润现任CEO感叹,“医疗事大,要劳怨不避,改革维艰,要坚韧耐烦。”

英国医院CIO:推无纸化医疗办公 “稳”比快更重要

...历摞起来有几英寸厚,若让医生养成在屏幕上查看病历的习惯可能会非常棘手。”贝尔福德医院CIO马克·奥斯汀说。

体检可早期发现淋巴癌 “情绪管理”有助于治疗

“李开复患淋巴癌”的消息一公开,世人皆惋惜:好好的,怎么就患上癌症了呢?美国一位病理和免疫学教授发现:如果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维持10年,那你就会成为“癌症候选人”,因为在这10年中,癌细胞不仅产生,而且

  • 时间: 2013/09/09

华西就诊攻略:很有用 很无奈

苏小茗在自己的“就诊攻略”里强调,患者需要用心,流程上医院想方设法尽到了努力,但是患者的就医习惯也需要改变,都说医患之间应该换位思考,但目前很多患者却自己制造“麻烦”。

“网络问诊”渐流行 多数不靠谱

“肚子疼该怎么办?”“宝宝感冒发烧能吃退烧药吗?”很多市民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验:自己或家人出现不适症状后,嫌去医院费时费力,习惯性地先上网问诊一番。但是,网络问诊到底靠不靠谱?

上海浦东农民新农合按人头付费

...庭医生相当于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通过改善居民生活习惯,将纳税人的钱花在疾病的预防上,最终控制医疗“大盘子”。

刘丽宏:基本药物可满足基本医疗需求

2009年8月,国务院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如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推行四年,效果如何、对百姓用药习惯都有哪些影响?带着诸多问题,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主任刘丽宏。

网上问诊逐渐成为流行 寻医拿药还须谨慎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遇事先上网查询,就连生病看医生也不例外。患者在网上输入自己的症状就会有医生为你提供在线咨询,足不出户就能看病就医,直接跳过排队、挂号、做检查,不仅便利,还省时省钱,因...

如何让医生放弃word使用电子病历?

...历比word书写病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对于已经使用习惯了word的医护人员来说,如何放弃word使用电子病历?怎么消除他们这种心理障碍?为此,HC3i论坛网友发起了讨论。

英国医保困境:免费医疗成沉重包袱

...减轻了医疗负担,但当“在家没事做,过来看医生”成为习惯,就不可避免地重演“公地悲剧”。不加约束、缺乏有效管理,医疗资源难免被滥用。

摩托罗拉MZ606 Xoom平板初体验

...,这就摩托罗拉Xoom在中国上市时的产品型号。摩托罗拉习惯于为每个中国正式销售产品起个两位字母+三位数字的编号,也许是为了避免Xoom发音困难或者照顾英文不佳者?

创造大医院与社区共同办医新模式

...三甲医院的诊疗理念带入回龙观,甚至改变当地人的就医习惯

数据泄露:强行禁止BYOD是短期内最好的选择

...的手机设备带入单位(也就是BYOD)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Ponemon研究所宣布,81%的受访者表示允许BYOD访问企业数据,而5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并不了解这些移动设备是否安全。近期由卫生信息信任联盟机构发布的一篇报告显...

中国近20年癌症呈现年轻化 青年胃癌发病率翻番

...,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不良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的改变已成为导致癌症的主要高危因素。

  • 时间: 2013/01/24

2013年七种医疗技术将改变健康产业

...和美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从政策到医疗模式到消费者习惯均有所不同。中国的健康信息学还只是在起步阶段,2013年新技术可能对健康产业带来的改变进行了总结,这7条可能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全球流行的趋势。

No.13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临床路径将大有可为

...块和智能化临床路径辅助生成模块。它在不改变医护人员习惯的前提下,通过追踪医护人员的医嘱,便能根据科室的需求汇总资料,提出可供医生讨论的临床路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临床路径将大有可为

...块和智能化临床路径辅助生成模块。它在不改变医护人员习惯的前提下,通过追踪医护人员的医嘱,便能根据科室的需求汇总资料,提出可供医生讨论的临床路径。

分页: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