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120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50秒)

美国医改诸多措施中国可借鉴

2010年3月23日,巴马签署世人关注的《可负担的医疗保险》法案,正式开始实施全面的医疗改革。以时间为轴,及时跟踪美国医改进行时,关注美国医改并借鉴美国医改路线图实现的制度保障经验,对于我国新医改的贯彻实施...

Web 3.0创造医疗信息化新时代

...,这些真实身份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2009年,美国总统巴马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医疗改革方案,实现美国公民健康记录的标准化和电子化。

美国削减赤字之争殃及医改

巴马2月14日提出的2012年度预算案,将使医疗卫生及科学研究经费增加10亿美元,包括一项加速实验及制药速度的重大新计划。这笔增加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预算的项目,在整体3.7万亿美元预算案中显...

2010年环球医药博弈大事记

医疗改革是巴马刺激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巴马医改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制药行业力挺他提出的建议。2010年,严酷的新经济现实主导着美国和欧洲当局的决策,制药行业却充分抓住了新兴市场的机会保持业绩的稳...

巴马新医改法案遭地方法院起诉

美国弗吉尼亚州地方法院共和党籍法官哈德逊前天做出判决,认为美国总统巴马今年3月签署的医疗改革法案违宪。巴马回应称,这只是一家地方法院做出的判决。

美国共和党承诺废除巴马的医疗改革法案

弗吉尼亚州的共和党人Eric Cantor称,他的政党将能够在众议院废除巴马的医疗改革法案,“立刻废除,因为这是美国人民想要的。”但许多专家相信,在2012年的总统任期和国会选举结束之前实施机会甚微。

美国民众担心医改法案将大幅提高医疗支出

许多美国人本周终于开始尝试利用巴马政府今年早些时候通过的《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但多数美国人都对这项法案可能导致其医疗支出大幅增加感到担心。

医疗改革的深入更需要信息化

我国医改方案中,将医疗卫生信息化列为医改的重要支撑工具。巴马成为美国总统后,将医改列为主要的执政目标,推出了“健康美国计划”,主要目标是提高医保覆盖面,降低医疗费用。

美国医疗卫生改革:根本性变革必须要进行投资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代理副部长DonaldMoulds在采访中谈到,医疗改革要想做到根本性的变革,必须要进行一些短期投资。巴马政府并不认为,这些支出会对经济复苏产生有害的影响。

巴马“医改”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经过一年多马拉松式的社会博弈和激烈反对,美国医改方案日前终于以微弱多数获得通过。导致美国人深刻反省和坚决反对全民医保的根本原因在于,巴马医改新政与美国人崇尚自由放任的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冲突。

丹麦刺激美国力推电子病历

丹麦初级保健医生、医学专家和医院管理层之间的医学交流都实现了电子化。与丹麦相比,当前美国使用电子病历的医生只有46%,比例明显偏低,这也促使巴马政府竭力推广电子病历。

美国医改上下求索

...几届政府几次尝试的医改法案最终都无疾而终。这一次,巴马实现了诸多前辈未竞的梦想。

打造高经济、高质量、数字化与实时性的医疗体系

当前美国巴马政府所设定的医改目标,即在于将医疗信息技术与医疗改革结合,进而打造以信息为驱动动力的医疗保健系统。

CIO实施电子病历须注意的十个关键

由于巴马政府批准的200亿美元以上的医疗卫生IT刺激计划,现在比以往有更多的医院规划实施电子病历和其他信息系统。但是在实施之前,医疗机构CIO有10项需要考虑的事情。

美国新医改通过 回顾克林顿等前者走过的医改路

回顾克林顿等前者走过的医改路,如果巴马和他的前任们一样,不得不做出巨大的妥协,那么美国的全民医疗保障的梦还只能继续。但如果巴马能够一举建立覆盖全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那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巴马医改六大难题释疑 核心条款2014年后启动

巴马提出的医疗保健改革案开始进行表决,这份医改案能否通过将对美国政治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六大难题释疑阐述美国医改影响。

美国医改还欠1%

民主党已有足够的赞成票确保医改法案顺利过关,这也意味着美国医改完成了99%,只欠巴马1%的签名。如获通过,美国政府赤字有望在法案生效的第一个10年内减少1380亿美元,在接下来10年内减少1.2万亿美元。

美国医疗保险改革方案料在本周获得国会通过

美国总统巴马顾问有信心,经过一年的口水战,巴马引以为荣的医疗保险改革方案会在这个星期获得国会通过。

电子医疗病历价值不可忽视

巴马的新医改将花费超过200亿美元来补偿那些部署EMR(电子医疗病历)的医疗机构,让大医院或小诊所里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更高效,践行起来,需要不断总结经验。

200亿美元促医改 美国电子病历十步走

尽管巴马医改政策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医疗机构应及早动手部署相应的系统,在法规出台之前一些步骤现在已经可以着手实施。

分页: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