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113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59秒)

“张家川县远程会诊分中心”正式启动

...肃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腾贵民在讲话中说,远程医疗会诊网络系统的建立是在支援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建立的一种长效机制,是缓解基层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米东区首次开设远程会诊 偏远乡村患者受益

...10万余元购买了软件和专用服务器等设备,开通远程医疗网络。患者可通过网络平台接受专家医疗技术指导。重症患者均可在第一时间得到自治区级专家的会诊和诊治。

天资三级医卫软件系统

...切实方便了广大农民看病就医,对巩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定远农民走进当地乡镇卫生院或村级卫生室,就能享受到现代医疗服务,使期盼已久的“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这一梦想成为现实。

3G技术融入医疗服务 EMR更加“智慧”

3G预约医疗服务是3G通信网络在预约医疗服务中的首次应用,客户通过短信、手机WAP、116114、互联网、邮件等方式方便快捷地预约相关医疗服务。除“预约”服务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医疗费,会让看病变得更加温馨和便...

大力推行新农合信息网络化建设 让农民看病不出村

2010年,湖北省财政投入1100万元用于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参合农民手持“一卡通”,不仅“小病不用出村,大病不用出镇”,还可以实现转诊报销“直补”。

通过视频看医生:成都开创网络就诊模式

“我见到专家的时间还不到五分钟,结果堵车、排队、挂号足足浪费了我5个小时!”武侯区金花镇某鞋厂副厂长张先生说起他几个月前在某大医院看病的遭遇时,仍然很激动。类似张先生这样经历的人可能不在少数!

网上求医不靠谱 合理利用网络看病更省心

网络神医不靠谱,网友们在线求医问药一定要慎重。但是网络对于患者来说也不是完全没用的,很多在线信息可以为患者就医带来帮助。

专家提醒谨慎选择网上看病

专家表示,网上看病一方面不容易辨别电脑另一端的专家和治疗方法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除了望闻问切,有时还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网络看病可能治好了一些人的病,但是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网上“看病”重要信息不全 易导致误诊

网络时代,人们寻医问药有了新途径。疾病常识、治疗方法、医生博客、网络答疑等,可谓应有尽有。一些年轻人习惯有了病先上网,能不去医院就不去,给健康带来隐患,甚至贻误病情。

爱沙尼亚网上医疗方兴未艾

近一年来,很多爱沙尼亚人看病不用再跑医院,只需登录网络就能寻医开药、获取电子假条。首都塔林市内几家大型医院变得异常清净。这要归功于今年1月1日起在爱全国范围内开通并实行的网上就医系统。

辽宁鞍山20万人电子病历联网让医生省时百姓省力

...医疗卫生协同服务平台”,为患者建立电子病历,并通过网络连接区卫生局及下属医疗机构,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远程会诊等。目前已覆盖全区20余万人,有效提高了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率,让百姓看病省钱省力。

网络视频远程会诊助病重老人看病

宁波市第一医院在全市率先推出区域性远程医疗服务中心,专家可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远程会诊。

网络不是万能 网上“看病”绝非捷径

目前不少年轻人,身体不舒服时,第一反应是先上网查查;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甚至会“遵从”网页介绍或者一些“互动型”医疗网站给出的建议,自行买药服用,理由是嫌去医院排队看病麻烦,而上网“看病”则“不仅省时间...

台州医院开放不良事件网上直报系统

患者在医院看病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该怎么办?从9月1日开始,浙江省台州医院网络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通过该院门户网站向社会开放。病人及其家属和其他关心医院的居民都可以在该院网站上报医疗安全隐患。

看病也能低碳 低碳医疗新概念走进百姓生活

病历电子化管理、网络预约服务、导医台服务、合并划价和收费窗口、简化取药缴费流程、建立分诊制度等服务昭示着低碳医疗时代的到来。

鼠标一点就能看电子健康档案 “一卡通”真方便

走进郭家坝镇卫生院,打开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网络,任意点击一户村民,电子健康档案便跃然电脑屏幕上,有基本信息、健康体检等四大类24个分类,涉及500多个项目。“有了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网络和电子健康档案,农民看病就...

天津 家门口挂号 大医院看病

...同步挂号”全新就医服务模式:“医指通”便民就医服务网络今起在和平区试运行,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可挂上多家大医院的专家号,而不必再像以往那样起大早、排长队了。

电子健康档案解决方案

电子健康档案使信息在多层分布式医疗网络中有效共享成为可能,有效减少重复的医疗检查,让患者看病更方便,更快捷,也简化了医生的工作。

信息化将让看病越来越便捷

...系统正在逐步改变医生的诊疗方式。医院的医疗信息通过网络共享,可以使其他医疗机构了解病人详细病史、提高诊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也可以减少重复检查,降低费用。该报告也分析了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区...

医联工程让医疗信息共享成为现实

遍布全市24家市级医疗机构的“医联工程”,将患者的医疗信息网络其中,只要在联网医院问诊,持一张就诊卡(医保病人持社保卡)即可浏览属于自己的诊疗记录与信息,信息技术的采用让看病不再“费劲”。

分页: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