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136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120秒)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126例的护理

...中有3例发生此反应,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但若是伤口疼痛不能忍受,可根据医嘱给予镇痛泵或镇痛药物。有人临床观察认为,双氯芬酸钠栓塞肛门,通过直肠黏膜吸收止痛,效果较好,50~100mg/次,8~12h后可重复使用。3.3 出院...

按压法在静脉危象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色,但间隔时间最长只有15~20min,并且间隔时间逐渐缩短,伤口周围还有少量暗红色血性渗出,向医生报告后急诊行手术探查,术中均发现有血栓形成。4 讨论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手指及皮瓣的血运情况,及...

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62例护理体会

...方式,使患者的心理一时难以调整,因外伤致患肢疼痛、伤口出血及是否产生残疾等问题使患者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等心理,针对于此,我们给予安慰解释,多关心体贴患者;对手术有顾虑的患者,我们耐心讲解这种术式的优...

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1例的康复护理

...做无负荷的主动运动以肢体关节的伸屈为主,活动强度以伤口疼痛耐受为宜。1个月后X线片与术后第1次X线片比较骨折愈合情况,若骨痂生长,固定可靠稳定,可带支架扶拐不负重行走,X线片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即可拆除固定支架...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整体护理

...放性骨折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感染征象,有无脓液流出、异味,观察有无全身感染的征兆。保持患者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定时换药,保持敷料干燥,按要求给予伤口护理,遵医嘱用抗生素。2.4.7 科...

颈椎损伤高位截瘫术后的呼吸道护理体会

...2min,使湿化液充分地进入肺部,然后再吸痰。2.6 气管切开伤口及局部的气道护理 每天更换气管切开处纱布。注意观察切口处有无肿胀、感染,分泌物多时应留取标本送检。必要时用抗菌素液浸泡的敷料湿敷。使用一次性套管要...

10例先天性巨痣患儿行手术切除的围术期护理

...行处理;术后1周不做剧烈的运动,如运动量过大,刚愈合的伤口有可能再次裂开和感染。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致坏死组织及脓液引流不畅,加重腹腔感染,并出现腹胀、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因此,要随时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同时记录每天引出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发现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血压降低,腹胀、腹痛或者伴有腹腔引流不...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3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身1次;病情许可后,应尽早半卧位,使腹肌松弛,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及疼痛,并有利于愈合。也可使末清除的消化液流入盆腔,有利于引流,以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半卧位还能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负...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重建术的围术期护理

...时搀扶患者起床,但要注意避免术肢着力支撑,否则会导致伤口渗血。指导患者取术肢伸直位并将术肢抬高使其高于心脏15°以上,立位时可将术肢用绷带吊于颈部,卧位时可用软枕垫于术肢下以抬高整个术肢,睡眠时则可将术肢置于简...

39例产妇分娩后排尿困难的护理体会

...的水肿;②会阴侧切或会阴裂伤而进行缝合的产妇,因惧怕伤口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以致膀胱过度充盈而失去收缩力,反射性抑制尿道括约肌而造成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③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对正常分娩认识不足,对于排空膀胱的重...

18例肝血管瘤围手术期护理

...下积液,经对症处理后好转。(3)切口感染:切口感染表现为伤口局部红、肿、热、疼痛和触痛,有分泌物,是否伴有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升高。护理时应嘱患者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出血和渗液、周围皮肤有无发红、切...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舌再造的护理

...习惯改变而引起的便秘和尿潴留。同时,术后患者往往因伤口疼痛、咳痰困难而使呼吸道分泌物无法排出,故术前应强调术后咳痰的重要性,并教会有效的咳痰方法,防止术后呼吸道感染。对有吸烟习惯的患者,讲明吸烟的危害性并嘱...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持。术前提前告知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的症状和体征,如伤口有异样感、疼痛加重或热感增强、局部可触及肿块、质硬等,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对患者态度要和蔼,有些患者卧床时间长时,会腰酸背痛,这时要给...

1例联合服用地氯雷他定和酮替芬致窦性停搏患者的护理

...律稳定在75~80次/min,无窦性停搏发生,拨除临时起搏导管,伤口愈合良好。患者于入院21d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皮疹基本消褪,痊愈出院。2护理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入科后即刻给予床边持续的心电监护,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心律、...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

...求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我们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患者黏膜、皮肤的诊疗器械后,使用前必须消毒;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

分页: [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