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108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57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迎来“技术总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和满足居民一体化健康服务需求。

吉林省人民院疼痛专科联体成立

7月29日,吉林省人民院疼痛专科联体宣告成立,并纳入疼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日院疼痛专科联体共同发展。此举将有效推进吉林省疼痛专科实现分级诊疗,使基层群众享有优质的专科诊疗服务。

  • 时间: 2017/08/01

院不能借联体“跑马圈地”

通过联体建设促进分级诊疗,以实现专家在动、病人不动,让市民能在当地享受到省城专家的疗服务,才是其应有之义。“如果联体建设运作得当,也将形成多方共赢局面。”据山东省千佛山院对外合作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国...

天津推行保服务师实名多机构执业

...深化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要求,促进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开展,市人力社保局和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出《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委关于支持保服务师多机构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推行保服务师实名多机...

联动疗资源 共同满足百姓就需求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作为“十三五”期间深化疗改革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如何在推进的过程中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新秩序,成为各方都在努力思考和解决的重点问题。各级疗机构该如何各...

基于慢病管理和双向转诊的区域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实践

在我国深入推进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疗服务分级诊疗对于解决疗资源不均衡和“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优化和完善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2015年4月,陕西省率先将西安市雁塔区确定为陕西省...

湖北建首个四级联体 “试水”分级诊疗新模式

...卫生院、村卫生室等组成的四级紧密型疗联合体,实行分级诊疗新模式。

何承平:建设联体内远程疗体系,打通分级诊疗难点

2016年以来,四川绵阳市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依托市级大型公立疗机构,采取组建联体等形式大力开展分级诊疗,已建立市级综合联体、专科联体、城市社区联体12个、跨区域专科疗联盟2个,签约成员单位...

社会满意度高 四级联体引领西宁改再创新高

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带动区域内疗卫生机构服务技术和能力整体提升。——西宁市四级紧密型一体化疗集团的成立,破解了城乡疗联合体松散困局,探索建立了一条财政负担得起、...

不放权,做不好分级诊疗

...很大的改变。其实,要把病人留在基层,真正形成有效的分级诊疗体系,有关部门要有真正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放权。

青海:让优质疗资源、疗力量“双下沉”

2013年,青海省实现了分级诊疗制度全覆盖,去年通过完善政策、做强联体、加大对口帮扶、稳定基层人才队伍、扩大远程会诊覆盖面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分享“邵模式”,对接新疆远程疗协作平台全面上线

...改革、联体建设、现代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分级诊疗院文化与人文关怀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为大型公立院在建设健康中国过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建言献策。

从三个社区中心看基层疗如何做

随着分级诊疗联体、家庭生政策的持续出台,基层疗成为重点关注的方向。基层疗能否做好,已经成为改中的关键问题。为了推动我国全科学事业的发展,加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交流,落实家庭生签约服...

全国27家院组建首个跨省级“口腔专科联体

5月31日,来自省内外的27家口腔疗机构在武汉大学口腔院签订协议,组建首个跨省级口腔专科联体联体以“政府支持、自愿参与、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原则,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广州成立互联网中联体 共享疗资源

...上下贯通,提升中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院的公益性不等于不可盈利

分级诊疗改的重头戏。中国学科学院25日发布的《中国改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6年试点城市达266个,探索联体共体等多种分级诊疗模式。

天津:健康为本,统筹“三联动”让基层群众受益

...“三联动”,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牵住分级诊疗这个“牛鼻子”,全面深化药卫生体制改革,搭建了覆盖各区的区域联体,建立了一批专科、专病联体,组建了以家庭生签约为核心的服务团队,有力促...

北京市2017年将建8个专科联体 家庭生签约率达35%

...继续推进“家庭生”和“联体”建设,双管齐下引导分级诊疗,使患者看病更方便。

国务院:今年三级公立院全部参与联体

...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综合改试点省份每个地市以及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联体。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联体政策体系。

贵州:共享优质疗资源

...计生工作要点》 中提到,2017年,将在贵州省各市州开展分级诊疗试点。以家庭生签约服务为着力点,落实“基层首诊”,家庭生(团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0%。进一步完善联体建设。

分页: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