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方案中心 | 企业中心 | 医疗博览 | 资源中心 | 社区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中心 > 英特尔专区 > 新闻报道 >
摩尔定律在物联网时代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基层电路的密度还会继续翻倍增长吗?带着对物联网的一连串问题,我们专访了英特尔中国董事总经理黄节。

摩尔定律在物联网时代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基层电路的密度还会继续翻倍增长吗?

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上物联网概念被人们炒得热火朝天。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热炒物联网概念的股民竟然大多不知道物联网为何物。正如那英演唱的《雾里看花》中的一句歌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从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到日本和韩国分别提出的“U-Japan”和“U-Korea”战略,再到我国的“感知中国”,无一不是物联网的概念。

当前,物联网又被列入我国“十二五”计划重点发展领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随着3G牌照的发放及目前数据业务发展的不景气,身处我国物联网产业链中下游的三大运营商,都在寻找下一个杀手级的应用,物联网毫不意外地成为它们关注的目标。目前三家运营商都在积极投入物联网的行业应用,试图在产业发展之初就占据有利地位。那么物联网到底是泡沫充斥的概念炒作,还是前途无量的蓝海市场?它的发展是否将打破摩尔定律?带着对物联网的一连串问题,我们专访了英特尔中国董事总经理黄节。

摩尔定律与物联网的关系

媒体:物联网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物联网究竟能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改变?

黄节:从人们熟悉的互联网发展到移动电信网,现在已经达到语音和图像互联的程度。而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人跟人、物跟物、人跟物广泛的连接,这就是物联网。举例来说,如果家里的设备是联网的,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便利。其实可以简单地讲,以后一切电子设备、电器设备都可以被联网。如果以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为主的话,联网设备的数量基本上可以与世界人口的数量划等号(全世界拥有60多亿人口)。可以想象,我们现在的手机、上网本、笔记本、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是联网的。再往下发展,就是人与机器之间的联网,还有更多的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联网,也就是物联网了。

媒体:将来联网设备的数量如此之大,那么对设备的质量要求是否也会提高?

黄节:是的。海量连接可以说是物联网的最大特点。全世界现在有60亿人口,基本上到目前为止,联网设备总量在这个范畴之内。到了物联网阶段,数量将不再是以人为单位,而是进入了另外一个数量级。这样一来对于设备的要求是一定要便宜的;光便宜不够,体积还要小;光体积小还不够,功耗还得小。也就是说海量的设备需要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的产品,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摩尔定律。

媒体:那么摩尔定律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黄节:首先要先解释一下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戈登•摩尔先生在创建英特尔之前,也就是40年之前所发现的半导体技术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是:每隔两年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密度便会提高一倍,也就是在同样的体积情况下,每两年可以集成的晶体管的数量要翻一番。如果要在晶体管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就是晶体管的体积是上一代的70%。这个规律一直延续到现在。而物联网的发展刺激了低功耗、低成本芯片的需求。反过来,低功耗、低成本、小体积的芯片或者是摩尔定律,使得物联网实现了相互连通的关系。

摩尔定律能走多远?

媒体:那么到现在为止,晶体管的大小到什么地步了呢?

黄节:英特尔现在做到了32纳米,就是晶体管是32个纳米。32个纳米是什么概念?我们人的头发丝的宽度是9万纳米,四个硅原子就是一个纳米。今天的晶体管小到32纳米的地步,也就是说几十个硅原子或者几个硅原子。所以我说半导体工艺已经领先到这样的水平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媒体:如果是呈几何级数发展的话总有一个极限。那么摩尔定律还会持续多久?

黄节:戈登•摩尔先生曾经讲采用高K介质和晶体管是上世纪人们取得的最大的突破。在当时,有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就是我们发明了高K线技术,将晶体管从60纳米做到45纳米,英特尔是业界唯一一家能做到的。2009年,英特尔又从第一代的45纳米做到了32纳米。大家都知道用英特尔处理器做的笔记本,比如I3、I5、I7都是比较先进的。

英特尔刚刚宣布在2011年要开始第三代22纳米芯片的研制,现在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做到32纳米的,我们往下要做到22纳米。

再往下我们的计划是2015年做到11纳米。做到10纳米以下,就比较困难了。因为硅原子有点大,并且四个硅原子才等于一个纳米,所以用硅材料制作10纳米以下的芯片很困难。到目前为止,硅材料是我们广泛采用的材料,因为它的来源非常广泛。以后就要考虑是不是要用其他的原材料了。

传统IT企业如何应对?

媒体:在物联网成为各界焦点的今天,互联网时代的传统IT企业该如何转型,以适应大环境?

黄节:举个例子来说,云计算已经极大刺激了服务器等一些设备的发展,甚至一些网络设备厂商也在进入这个领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端”就变得不重要,恰恰相反,对于“端”的要求会更高。比如把网游当做一个云计算的模型,尽管终端的设施足够强大,但是在游戏中一些人的动作或者游戏的进程仍需要在本地实现,这对终端设备的要求只会更高。

物联网目前还是停留在概念阶段上,有很多标准的问题需要解决,也需要传感器等一些其他技术的融合。而物联网时代肯定是传感器和处理器加在一起来实现的,这也就是英特尔片上系统(SoC)可以实现的技术,所以英特尔在这些领域都可以找到发展的机会。

媒体:在国务院近日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被重点推进。这个政策对物联网的发展有何作用?

黄节:这个政策很重要,因为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要对企业进行更新换代,而这种发展更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而作为英特尔,我们一直在力求使自己的发展战略与国家的政策保持一致,例如在制造业方面,今年10月底我们在大连的工厂正式投产,这家新投产的生产线是非常符合国家的高科技、节能、环保的要求的。而在政策扶持方面,政府对于跨国公司、民企和央企都是一视同仁的。

媒体: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比互联网的更严重。而诸如备份这样传统的互联网安全措施在物联网中并不适用,因为信息备份的边际成本很低,而在物联网中你不可能为了防止核电站被攻击而做一个备份核电站。在全国各地大兴物联网建设并且把物联网“非技术化”的今天,应该如何应对物联网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

黄节:计算机现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扮演的角色也由原来的附加品变成了现在的必需品,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起来。而这个安全问题是英特尔一直在考虑的事情,我们希望英特尔的芯片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最近,在国外已经发生了由于使用智能手机登陆网上银行,而致使银行账户被盗款的事件,此类事件虽然还没有在国内发生,但是我想此类事件应该警醒政府,在物联网的建设方面要把安全提到更高的层面。

中国运营商的出路

媒体: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投入物联网的行业应用,试图在产业发展之初就占据有利地位。物联网时代怎样的产业链才是健康的?你怎么看待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

黄节:从人类历史上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振奋的历史时期,是人类第一次有无所不在的覆盖、无所不在的宽带、无所不在的移动性,以及无所不含的内容。总体而言,这会极大地刺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但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问题是,过去的收入和网络带宽消耗是成比例的,而现在出现了重大变化——带宽消耗呈几何级数的发展,收入却是呈现线性的平的发展,这对运营商来说是个挑战。今年很多运营商不再力推上网本和数据卡,对这方面产品的补贴也在减少,希望转到手机上去。其实手机对数据量的消耗,同样也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像iPhone这样的产品出来之后,更是如此。也就是说,运营商在终端上的转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运营商还有一个可能的做法就是,将原来的包月计费改为按流量计费。我认为这无益于问题的根本解决,因为这其实是在限制人们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人们对移动宽带和数据的渴望是无限的,没有办法通过限制来解决问题。

媒体:你对中国的运营商有什么建议?

黄节:第一是降低网络的成本,就是建立所谓的异构网络。采用不同层次的技术和设备,原来只是一个宏蜂窝,现在包括微蜂窝、家庭网关、Wi-Fi、Wimax等等各种无线接入的宽带技术,都会加在一起,这样才有可能降低网络的成本。

第二是谁来打造物联网。其中很大一个信号是,让运营商来主导建设,因为运营商已经拥有很好的网络,同时这些网络也是最标准的,具有很好的基础。

第三就是采用的网络是云计算的网络。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高运营商的收入,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我觉得这是解决无线宽带应用和业务模型的基本出路。

摩尔定律的下一个四十年

媒体:在中国这样的大市场,有着庞大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大企业进行推动,英特尔在这方面有什么准备?除了芯片之外,英特尔还能做的有哪些?

黄节:芯片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觉得移动互联网,要做到无所不在的覆盖、无所不在的宽带、无所不在的移动性,以及无所不含的内容,那么终端设备就应该有所变化。

我说的变化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云计算架构的端设备这一侧,应该是极低功耗、极小体积、极低成本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要有极高性能。另一方面是在云这一侧,也需要有存储设备、数据中心、接入设备等。这些设备仍然要符合低功耗、小体积、低成本、高性能等四个要求。而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半导体工业之上,甚至摩尔定律之上的。只有不断推动摩尔定律的效果,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和达到这四个方面的要求。这是英特尔四十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努力要达到的目标。

具体而言,互联网的本身,是在x86架构之上的,而互联网转向物联网,最好的架构仍然是x86架构。我们现在看到的转型,具体有三大块,即存储设备、数据中心、接入设备。可以看到,存储设备正在转向x86架构,而数据中心原来就是x86架构,现在进一步向更多的x86变化。接入设备,原来是有一些采用DSP,现在随着运营商、设备商在推进GreenRAN——绿色的无线接入系统,都在转向x86架构。

在端设备这一侧,基本上所有IT设备,都已经是x86了;在手机部分,也在慢慢向x86过渡,我们今年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和LG合作,由LG推出了第一款基于英特尔芯片的手机,也获得了大奖。

媒体: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必然考虑成本的问题,英特尔在这方面是否有足够的优势?

黄节:芯片的成本能否降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成度。集成度越高,体积越小,同样一个晶圆上切出来的产品就更多,成本可能就越低。英特尔一直遵循和推动着摩尔定律,也就是每24个月体积缩小一半,或者集成度翻一番。我们认为将来手机厂商会大量采用我们的芯片,主要因为以下几条。

第一,手机上网,基于x86架构是最无缝对接的;

第二,英特尔芯片采用最新的工艺,功耗是最低的、体积是最小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手机商没有道理不采用;

第三,我们支持所有操作系统,这是英特尔要走的方向。英特尔的观点是,不管你采用何种操作系统,你首选的都应该是IA架构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

媒体:您说过,对于英特尔来说已经过去的这四十年,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四十年,但不是最好的四十年。因为对于一个创新者而言,最好的四十年永远是下一个四十年。那么对于英特尔的下一个四十年,您有怎么样的期望?

黄节:我们希望英特尔的芯片在任何一个系统上都可以使用。英特尔的发展就像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现在仅仅是刚开始。我们也在向手机、电视机等不同的领域扩展,不仅仅局限在PC领域。在电视机领域,我们与索尼、谷歌合作推出的智能电视,而我们也正在让人们看到不同的英特尔。所以我相信,英特尔未来的四十年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 签:英特尔  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