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 263 项符合查询结果。 (搜索耗时:0.0068秒)

2011年1-2月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了2011年1-2月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数据,统计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医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和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国内首款胶囊式内窥镜实现产业化

3月初,由回音必集团杭州华冲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HT型胶囊式内窥镜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正式取得市场准入资格。

一杯尿可查百病,一滴血能知胎儿性别?!

...武汉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披露,目前医药和医疗器械是虚假违法广告行为\"重灾区\",而网络已成为发布虚假医药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将是工商、药监部门今年监管执法的重点领域。

大运会:确保专用医疗器械“5个100%”

记者3月17日从市药监局获悉: 为落实大运会药品安全保障工作部署,保障大运会各项赛事顺利进行,市药监局直属分局制定了医疗器械“5个100%”安全保障工作目标,确保大运会专用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5家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资格获国家药监局认可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专家组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5家检测机构的医疗器械检测能力进行了现场评审。经审查,认可5家检测机构医疗器械检测资格。

江苏通报药品医疗器械十大案件

3月11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朱勤虎向媒体介绍了2010年度我省药品打假治劣工作的总体情况,并通报了药品医疗器械十大违法案件。

国产人工耳蜗研制成功

近日,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耳蜗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此举将打破目前由外国3家医疗器械巨头垄断全部市场的局面。

警惕医药和医疗器械虚假违法广告

“3.15”前夕,武汉市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披露:目前,医药和医疗器械虚假违法广告不断,网络是当前发布虚假医药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关方面将重点监管这一领域。

国产人工耳蜗硕果连连 海南海药有望独享市场

...有限公司的人工耳蜗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这对中国近3000万听障人士而言是值得欢庆的,他们的生活或将被改变。对海南海药[0.00 0.00%](000566)而言,也是值得暗喜的,证明公司之前对力声特人工耳...

FDA成立监察员队伍处理国际事务

...层对话”会议上,FDA代理第一副局长约翰·泰勒称,鉴于医疗器械药品行业的日益全球化,FDA必须转变体制,不能再单纯依靠FDA自身的工作人员,而需要与其他国家共享相关数据和资源。

网上倒卖进口医疗器械被罚5万元

昨天在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的2010年度十大药械案件通报会上,就有这么一件案子,杭州的向某非法将国外买来的医疗器械放在互联网上倒卖,卖了不到一个月,最后钱没赚到多少,却被药监罚了5万多元。

山东药械安全性监测成绩显著

2010年,山东省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势头,取得显著成绩,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居全国前列。

陪标丑闻撂翻医院院长 堵住招标漏洞方能治本

...立被检察机关指控的8起受贿中,全部与医疗设备器械药品的采购有关,8起受贿集中发生在党立任副院长、院长后的短短两三年内,确实值得警醒。

贵阳市摸底上百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

近日,贵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辖区内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开展摸底调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第七届中国·莆田秀屿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举行

2月1日,位于秀屿区东庄镇的秀屿医疗器械药品展销馆红灯高挂,众商云集。第七届中国·莆田秀屿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在这里开幕。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德仁、副局长张炳祥,省经贸委副主任吴秉成,省卫生厅副厅长...

濮阳:“121”医疗器械监管模式显成效

近年,河南省濮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结合监管实际,探索出了“一个重点、两种监管方式、一套长效监管机制”的“121”医疗器械监管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惠安:“三加一”模式探索基层医械监管新机制

...检查”三个检查加一个“片区监管”即“三加一”模式对医疗器械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监管,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效率,走出了一条适合基层医疗器械监管的新路子。

齐齐哈尔药监局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

齐市药监局大力推进为期两年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药监局集中销毁4000多万元假劣药品医疗器械

据经济之声《财经早报》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天在北京集中销毁了60多吨假劣药品医疗器械,价值4000多万元。这次销毁的假劣药品医疗器械涉及假冒伟哥、止渴降糖胶囊等一共130多种,3000多件。

药监局提示:警惕血液透析装置使用风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日发布2011年第1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提醒医务人员及使用者警惕血液透析装置的使用风险。